旺秀才丹:举着火把去灭火(16首)
2024-03-24 13:46:05
  • 0
  • 0
  • 3
  • 0


举着火把去灭火(16首)


旺秀才丹



四川话第一课


小林从河西走廊到成都读书

周末去了动物园

回来后高中班一口四川话的

卓玛姑娘

关切地问询他

去动物园,看到“劳扶”没有

小林一脸懵呆

不明白什么是“劳扶”

女生又用更多的四川话解释

直到她说“就是像狮子的那个劳扶”

哦,原来是老虎!

这位满口四川话的草原姑娘卓玛

成了小林刚满十八岁时的初恋女友



外公传家的一堂课


小林的母亲经常会说起

小时候去亲戚家放牧的地方

看到他们家帐篷有一个

擦脸油的小铁盒子

“花花的,特别好看!”

母亲非常羡慕,想要拥有

这时候,她想起父亲的话

“别人家里去

一根针都不能拿

如果拿了

到阎王爷那里去

就要让你钻针眼

你能钻过去吗?!”

小林外公所描述的这种场景

在母亲眼里

一定特别恐惧

八十多岁了

说到一个人手脚要干净

还会经常说起这个故事

每当此时,小林恨不得时间能够倒流

他想把那个小铁盒子

买过来送给

未生他时的母亲

为她童年贫瘠的物质生活

送上一份心仪的礼物



人生算法


加减法是常态

乘除法是意外

做好加减法

直面乘除法



地盘


她那么迫不及待地

当着众人的面

要拿掉他脸上的一点杂物

就仿佛要向众人证明

这块地盘是自己的

你们要看明白了



狮子跳跃的悬崖


小林是诗人

做事的风格

是散文

小林做事松散式管理

形散神不散

跟着小林的人

以为他没章法

有两位员工

后来离开公司

他们觉得

小林这样的人都能做事

他们也可以做

于是各自贷款

在做几十万、近百万的餐厅

一两年后两人的餐厅先后倒闭了

各自负债几万到几十万不等

每当说起这些

小林就想起一句西藏谚语

“狮子能跳越的崖缝

兔子不要也跟着去跳”



普姆,你的衣服真好看


九十年代初期

一辆切诺基载着几个人

从兰州奔赴马尔康

在辽阔的草原上

看着远处的牦牛和帐篷

头发花白的藏族院长

给同车的人介绍本地的风俗

“牧区的男人喜欢女人

不会直接说我喜欢你,我爱你

他会说

哎,普姆,你的帽子真好看

或者说,你的衣服真好看!”

“人群中男子这样夸奖女人的衣饰

女人就知道

说话的男人喜欢她了”

当汽车行走在九寨沟的山谷间

院长看着日益稀少的森林,说

“公路是砍伐森林的斧头!”

那是1993年,阿坝州周庆

接待来宾的嘉绒姑娘个个高挑白皙

院长不时念叨着

我要给我的儿子好好选一个对象

“这些普姆,她们的衣饰都很漂亮!”



然后呢


然后呢

然后呢

然后呢

小林遇到事

总是要打破砂锅问到底

他喜欢多问自己几个“然后呢”

就此知道一件事最终的去向

“下棋都要知道三步棋呢”

小林说,大多事情

问清楚再做决定

不迟

一生太短

“不要浪费时间

在不知所终的事上”



一碗牛肉面中的事实与观点


昨天吃了一碗牛肉面

是牛肉吗?朋友马上质疑

正确的说法应该是

“昨天在一个

挂着牛肉面招牌的餐厅里

吃了一碗

标着牛肉面的面条”

至于究竟是不是牛肉做的

谁去亲自检验过?!

“昨天吃了一碗

非常好吃的牛肉面”

朋友又质疑

“好不好吃的标准每个人不一样

昨天吃的那碗面

你可能吃得津津有味

但是我觉得

真的太难吃了!”



即使是疗愈者也需要疗愈


甘肃古浪人小勇

小林从成都结识

号称有直升机公司股份

三天两头背着茅台

坐飞机到西部各个地区

跑工程

他参股爆破公司

要修路修水库挣大钱

结果刚到四十

突然走了

杨大哥是陇上木材大王

帮助过许多文化人

他活得久一点

刚到六十

没来及告别就走了

还有其他朋友

或英年早逝

或锒铛入狱

这些年,朋友间最多的祝福语成了

“健康第一平安第一

其他都是浮云”

活过五十

小林对自己说

跟自己和解吧

放自己一马

书上说了

“即使是疗愈者

也需要疗愈”



口语诗就是吐槽


把压在心里

鸡零狗碎的事情

都吐出来

也许吐到无话可说的时候

口语诗的写作就结束了



丢失在南田温泉的口语诗


南田温泉大厅休息时

遇到一位大姐

陪着战友九十高龄的母亲

在等同伴

老人是青海人

我们中间也有青海人

于是聊得很投机

大姐说她自己平常住在成都

“我们春秋也住在成都”

大姐说她退休五年了

原来在兰州工作

“不是吧,兰州哪里?!”

邮电大厦

“中山林十字那个?”

是啊

这也太巧了!

三个地方都和我们吻合

于是东一句,西一句聊天等人

过程中突然想到往日一个情景

是非常好的口语诗素材

一闪而过

同行出来,我们就告别大姐走了

回来的路上

再想这个素材了

怎么也想不起来了

这个口语诗的素材到底是什么

有老师,有学生

就在中山林市政大坡的上面

我又整个回忆了一遍聊天的过程

是哪个环节哪句话

触发了我想起那个素材

却丝毫想不起来了

校友在纽约地铁看美女

丢失了心爱的红围巾

我和陌生的大姐聊天

偶尔想起的一首口语诗

分别后也忘得一干二净了



泳池来了四个上海人


嗓门大,音调高

游泳池顿时热闹了

两对男女,老年和中年

老年可能是夫妻

中年无法判断他们的关系

和零星游泳者的安静

形成了鲜明的反差

他们一会戴着脚蹼扑腾

一会四个人停下来

围在一起高声说话

像沙龙的聊天

隔着半个游泳池

就能听到他们的声音

老者说,那个巴厘岛的水,清澈见底

人还是要学一点新鲜的东西

中年女子对老年女子说,自由泳

就是蛙泳之外的另一种游泳

然后她开始演示

让中年男士拿着手机给她录像

轮到女士给男士录像

中年男士戴着脚蹼

开始在泳池里斜着游

双脚有力,扑腾起巨大的浪花

仿佛就是《繁花》

在泳池中尽情地绽放



事实和观点交织的人生


事实是,TA在某天

走进某餐厅

吃了碗牛肉面

观点呢,就成了“那个什么什么的”TA

在“那么一个什么什么的”日子里

到了“那么一个什么什么样的”餐厅

吃了“什么什么味道的”一碗面

这些“什么什么的”

就是第三者人为附加的观点了

有些人只说事实

不带观点

大多数人

带着风向、情绪、私心

在转述一件事

很多事情就是这样走样的

以至于到最后

看不到它的原貌了



我爱上海人


在清水湾游泳

看到上海人同池

观察他们的言行

写了一首诗

《泳池来了四个上海人》

分享到朋友圈

和几个诗歌群里

朋友圈几位上海的同学在点赞

诗歌群一位陌生的女士生气了

“讽刺上海人吗?反对!”

“即使你写的是真的

但是也只是个别现象!

并不能代表所有的上海人!”

“抱歉,我在上海读的大学

我爱上海人!”

“上海人大多数都是好的

都是文明高素质的”

“是滴。我在中山北路四年

至今许多朋友在上海。

我爱上海人”

“口语诗不要写成口水诗就行了”

“你今天的反应代表了一种观点

朋友圈也有很多上海人点赞的!”



举着火把去灭火


记忆中少年拿着一块

大大的锅盔边吃边走

去邻居小学副校长那里代为请假

起因是肚子疼

不能去学校上课了

“你吃着这么大的锅盔

哪里像肚子疼的样子?!”

这个情景成了一生中很多时候的原型

当发现它朴素而又悖论的意义时

同时发现身边的很多人

在这个情境里生活

许多时候抱着自己的病因,去求医

如同举着火把,去灭火

抱着寒冰,向别人哭诉自己冷

啜饮着酒精

不明白为何长醉不醒



成都上空的雷


夜晚的雷鸣

一声声在屋顶炸响

小林如雷贯耳

第二天和别人说

有人听到了

有人根本不知道

好像什么都没有发生过



2024年3月,清水湾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